不知不覺,時間的指針已經來到2022年?;厥?021年,新醫改這條政策主線依舊在有序推進。
站在2022年的開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1年度十大醫療政策都有哪些吧!
1、三明醫改 星火燎原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以及國家衛健委,多次發文和舉行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
點評:三明醫改,星星之火已經燎原。“操盤手”詹積富說,三明醫改已打破原有的工資制度,分階段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落實公立醫療機構分配自主權,其系列方式方法取得了諸多實踐成效。
2、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勢在必行
2021是DRG和DIP兩項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試點工作的關鍵之年。2021年11月26日,國家醫保局制定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鹑采w。
點評:國家力推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既雷厲風行,又步步為營。在新時期背景下,醫院管理者和地方衛健、醫保部門管理人員都要寫好這份答卷。
3、“千縣工程”,夯實基層醫療基礎
2021年11月3日,國家衛健委印發《“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在縣域內重點建設臨床服務、急診急救、縣域資源共享和醫共體高質量管理的“五大中心”,發揮縣域醫療中心作用,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打下堅實基礎。
點評:強基層,強縣域,“千縣工程”的文件重點是在幫扶和指導。按照三級醫院的建設要求,醫院建設規模、人員配置、設備配備以及用藥等都會上一個很大的臺階。
4、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
2021年10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缎袆印诽岢?,通過打造一批醫療技術頂尖、質量過硬、服務高效、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公立醫院,推動我國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點評:從硬件到軟件,從布局到結構,從規模擴張到提升內涵……國家已經為公立醫院發展畫好了藍圖。
5、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2021年8月31日,國家醫保局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提出通過3~5年試點,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到2025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并強調改革將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鹂沙惺?、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
點評:改革的思路是“騰籠換鳥”,壓低“過度醫療”“無效醫療”后節省的醫療費用,或將用于“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不過,改革是“存量改革”,公立醫院要面臨長期過“緊日子”的準備。
6、新《醫師法》出臺
2021年8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被稱為最好的“醫師節禮物”。時隔22年后首次大修訂,對基于舊法實施以來存在的立法缺陷和短板進行了全面地補充和修改。
點評:醫療行為,法律條例也要與時俱進。新版《醫師法》在保障醫師各項權利的同時,也規范了醫生的行為,加大了違法懲罰力度。
7、區域醫療中心試點范圍擴大
2021年7月28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印發<新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輸出醫院名單>的通知》。繼2019年正式啟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之后,今年試點范圍再一次擴大,新增12個省份為試點。
點評:擴大試點,基本覆蓋病患輸出大省和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省份,以優質醫療機構帶動薄弱地區建設區域醫療中心,縮小區域間醫療差距。
8、推進社區醫院建設,筑牢網底
2021年6月1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社區醫院建設的通知》,提出再推進建成500家左右社區醫院,并指出堅持社區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定位,與城市其他醫療機構互補協同發展。
點評:在“強基層”大政之下,基層衛生健康的網底正在逐漸筑牢,“最后一公里”問題的解決也正在加速。
9、中醫藥發展走上快車道
2021年2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就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提高中藥產業發展活力、增強中醫藥發展動力、完善中西醫結合制度、實施中醫藥發展重大工程、提高中醫藥發展效益、營造中醫藥發展良好環境等提出具體意見。
點評:以國辦發3號文件來支持中醫,說明自頂層設計就重視中醫藥發展。結合今年重新編制《中醫醫院建設標準》等文件,可以看出中醫藥發展的春天來了。
10、集采工作將常態化
2021年1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2號)》發布并指出,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將進一步擴大和常態化。這也是2021年開年以來國務院發布的關于醫療藥品的第一份國辦文件,奠定了全年的醫改基礎。
點評:帶量采購會影響到醫生的診療行為,尤其是高值醫用耗材使用量比較大的科室,一般集中在手術科室,尤其是骨科、心內科等重點科室。管理者需要運籌帷幄,及時調整手術科室的績效和薪酬方案,避免影響到醫院的運行。
(內容來源:醫學界智庫)